[资料] 硬件工程师培训教程(五)
422 查看
3 回复
 楼主 | 发布于 2019-07-25 | 只看楼主
分享到:

硬件工程师培训教程(五)

硬件工程师培训教程(五) 
第二节 CPU 的制造工艺
  CPU 从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20 余年的发展历程,C PU 的制造工艺和制造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介绍C PU 的制造过程之前,有必要先单独地介绍一下C PU 处理器的构造。
  从外表观察,C PU 其实就是一块矩形固状物体,通过密密麻麻的众多管脚与主板相连。不过, 此时用户看到的不过是C PU 的外壳,用专业术语讲也就是C PU 的封装。
  而在CPU 的内部,其核心则是一片大小通常不到1/4 英寸的薄薄的硅晶片(英文名称为D ie,也就是核心的意思,P Ⅲ C o p p e r m i ne Duron C PU 中部的突起部分就是Die)。可别小瞧了这块面积不大的硅片,在它上面密不透风地布满了数以百万计的晶体管。这些晶体管的作用就好像是我们大脑上的神经元,相互配合协调,以此来完成各种复杂的运算和操作。
  硅之所以能够成为生产CPU核心的重要半导体素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分布的广泛性且价格便宜。此外,硅还可以形成品质极佳的大块晶体,通过切割得到直径英寸甚至更大而厚度不足 米的圆形薄片,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晶片(也叫晶圆)。一块这样的晶片可以切割成许多小片,其中 的每一个小片也就是一块单独C PU 的核心。当然,在执行这样的切割之前,我们也还有许多处理工 作要做。
  Intel 公司当年发布的4004 微处理器不过2300 个晶体管,而目前P Ⅲ铜矿处理器所包含的晶体管 已超过了2000 万个,集成度提高了上万倍,而用户却不难发现单个CPU 的核心硅片面积丝毫没有增 大,甚至越变越小,这是设计者不断改进制造工艺的结果。 
  除了制造材料外,线宽也是CPU 结构中的重要一环。线宽即是指芯片上的最基本功能单元门电路 的宽度,因为实际上门电路之间连线的宽度同门电路的宽度相同,所以线宽可以描述制造工艺。缩 小线宽意味着晶体管可以做得更小、更密集,可以降低芯片功耗,系统更稳定,C PU 得以运行在更 高的频率下,而且可使用更小的晶圆,于是成本也就随之降低。
  随着线宽的不断降低,以往芯片内部使用的铝连线的导电性能已逐渐满足不了要求,未来的处理器将采用导电特性更好的铜连线。AMD 公司在其面向高端的Athlon 系列Thunderbird(雷鸟)处理器 的高频率版本中已经开始采用铜连线技术。这样复杂的构造,大家自然也就会更关心“CPU 究竟是 怎么做出来的呢 。客观地讲,最初的C PU 制造工艺比较粗糙,直到晶体管的产生与应用。众所 周知,C PU 中最重要的元件就属晶体管了。晶体管就像一个开关,而这两种最简单的开和关” 的选择对应于电脑而言,也就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0 1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让我们来看 C PU 是如何制造的。

本帖有更多资源,需 登录 才可以下载,没有帐号?立即 注册

(0 ) (0 )
回复 举报

回复于 2019-07-27 沙发

支持下,谢谢分享!
(0 )
评论 (1) 举报

回复于 2019-07-27 2#

谢谢分享!!!
(0 )
评论 (1) 举报

回复于 2019-08-06 3#

6666
(0 )
评论 (1) 举报
  • 发表回复
    0/3000





    举报

    请选择举报类别

    • 广告垃圾
    • 违规内容
    • 恶意灌水
    • 重复发帖

    全部板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