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工程师培训教程(六)
第三节 CPU 的相关指标
在深入了解了C PU 的架构和生产过程后,接下来我们看看C PU 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指标。
CPU 的工作原理简单地说就像是一个工厂对产品的加工过程:进入工厂的原料(指令),经过物资分 配部门(控制单元)的调度分配,被送往生产线(逻辑运算单元),生产出成品(处理后的数据)后,再 存储在仓库(存储器)中,最后等着拿到市场上去卖(交由应用程序使用)。了解了这样一种工作原理, 性能指标对C PU 的影响自然也就显而易见了。
一、主频、倍频和外频
我们经常说“这款C PU 的频率是多少多少”,其实这个泛指的频率是指C PU 的主频,主频也就 是CPU 的时钟频率,英文全称叫做C P U C l o c k S p e ed,简单地说也就是CPU 运算时的工作频率 。一 般说来,主频越高,一个时钟周期里完成的指令数也越多,当然C PU 的速度也就越快了。由于各 种C PU 的内部结构不尽相同,所以并非时钟频率相同性能就一样。外频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倍 频则是指C PU 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三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主频=外频×倍频。
二、内存总线速度
内存总线速度的英文全称是M e m o r y -B u s S p e ed 。CPU 处理的数据都是由主存储器提供的,而主 存储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内存了。一般我们放在外存(磁盘或者各种存储介质)上面的资料都要通
过内存,然后再进入C PU 进行处理,所以与内存之间的通道,也就是内存总线的速度对整个系统的 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内存和CPU 之间的运行速度或多或少会有差异,因此便出现了二级缓存, 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差异。内存总线速度是指C PU 二级(L 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通信速度。
三、扩展总线速度
扩展总线速度的英文全称是E x p a n s i o n -B u s S p e ed 。扩展总线指的是微机系统的局部总线,如 VESA 或PCI 总线。平时用户打开电脑机箱时,总可以看见一些插槽般的东西,这些东西又叫做扩展
槽,上面可以插显卡、声卡之类的功能模块,而扩展总线就是C PU 用以联系这些设备的桥梁。
四、工作电压
工作电压的英文全称是Supply Voltage,即CPU 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早期CPU(286 ~486 时代)的 工作电压一般为5V,那是因为当时的制造工艺相对落后,以至于C PU 的发热量太大,弄得寿命减短。
随着C PU 的制造工艺与主频的提高,近年来各种C PU 的工作电压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以解决发热过高的
问题。


块
导
航
举报
请选择举报类别
- 广告垃圾
- 违规内容
- 恶意灌水
- 重复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