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技术交流专区 电源设计 高功率密度快充及PD适配器电源结构(1):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

发帖 回复

[原创] 高功率密度快充及PD适配器电源结构(1):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
1270 查看
7 回复
 楼主 | 发布于 2018-05-11 | 只看楼主
分享到:

高功率密度快充及PD适配器电源结构(1):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

 

1、前言

 

快充及电源适配器通常采用传统的反激变换器结构,随着快充及PD适配器的体积进一步减小、功率密度进一步提高以及对于高效率的要求,传统的硬开关反激变换器技术受到很多限制。采用软开关技术工作在更高的频率,可以降低开关损耗提高效率,减小变压器及电容的尺寸降低电源体积,同时改善EMI性能,从而满足系统设计的要求,特别适合于采用超结结构的高压功率MOSFET或高压GaN器件的高功率密度快充及电源适配器。

 

传统的硬开关反激变换器功率开关管电压、电流应力大,变压器的漏感引起电压尖峰,必须采用无源RCD吸收电路进行箝位限制,RCD吸收电路的电阻R产生额外的功率损耗,降低系统效率,如图1所示。

 

如果将RCD吸收电路的电阻R去掉,同时将二极管换成功率MOSFET,这样就变成了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通过磁化曲线在第一、第三象限交替工作,将吸收电路的电容Cc吸收的电压尖峰能量,回馈到输入电压,从而实现系统的正常工作。


 

1:传统的硬开关反激变换器

 

 

2: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

 

2、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工作原理

 

非连续模式DCM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电路结构及相关波形如图2、图3所示,图中的各个元件定义如下。

 

Lm:变压器初级激磁电感

Lr:变压器初级漏感

Lp:变压器初级总电感,Lp=Lm+Lr

n:变压器初级和次级的匝比,n=Np/Ns

 

Q1:主功率开关管,DQ1CQ1Q1寄生体二极管和寄生输出电容

Qc:箝位开关管,DQcCQcQc寄生体二极管和寄生输出电容

Do:次级输出整流二极管

 

Cc:箝位电容

CrCQ1CQc以及其它杂散谐振电容Cto总和,Cr=CQ1+CQc+Cto

Cc1Cc1=Cc+CQ1+Cto

 

VswQ1DS两端电压

Vin:输入直流电压

Vo:输出直流电压

VC:箝位电容电压

 

每个开关周期根据其工作状态可以分为8个工作模式,各个工作模式的状态及等效电路图分别讨论如下。


 

3: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波形(非连续模式DCM

 

1)模式1t0-t‍1

 

t0时刻,Q1处于导通状态,QcDo保持关断状态。Lp两端所加的电压为VinLp激磁,其电流从0开始,随着时间线性上升。



4:模式1Q1导通,QcDo关断)

 

2)模式2t1-t‍2

 

t1时刻,Q1关断,QcDo保持关断状态。Q1关断后,LpCr谐振,激磁电流对CQ1充电,对CQc放电,Vsw电压谐振上升。



5:模式2Q1QcDo关断)

 

t1-t2中间某一时刻tm,对应的Vsw电压为Vin:① t1-tm期间,Lp所加电压为正,其电流谐振上升,但是上升斜率变得缓慢。② tm-t2期间,从tm时刻开始,Lp所加电压为负,其电流谐振下降。

 

3)模式3t‍2-t‍3

 

t2‍时刻,Vsw的电压谐振上升到Vin+VCVC=n•Vo,二极管DQc自然导通,Q1Do保持关断状态。DQc导通后,LpCc1谐振,激磁电流同时对CcCQ1充电,Vsw电压、VC电压谐振上升,Lp的电流继续谐振下降。



6:模式3DQc导通,Q1Do关断)

 

t2-t3期间任一时刻,开通Q‍c,由于DQc处于导通状态,其两端电压为0,因此Qc的开通就是零电压开通ZVS



7QQc零电压开通ZVS

 

初级绕组电压:

VLm=VC•Lm/(Lr+Lm)

此过程中,VLm电压小于nVoDo不导通。

 

4)模式4t3‍-t‍4

 

t3时刻,VLm电压谐振上升到nVo时,Do导通,Qc保持导通状态,Q1保持关断状态。Do导通后,Lm两端电压箝位在nVoLm储存能量转移到次级绕组,向输出负载传送,其电流线性下降;同时,LrCc1谐振,Lr的电流同时对CcCQ1充电,Vsw电压、VC电压继续谐振上升,Lr的电流谐振下降。



8‍:模式4Q‍QcDo导通,Q1关断)

 

5)模式5t4-t‍5

t4时刻,Lr的电流谐振下降到0DoQc保持导通状态,Q1保持关断状态。Lr的电流下降到0后,LrCc1反向谐振,就是CcLr反向激磁,CcCQ1放电,Vsw电压、VC电压谐振下降,Lr的电流从0开始反向谐振上升,到达反向的最大值后继续谐振,其反向电流的绝对值下降,而Lm继续向输出负载释放能量,电流保持线性下降。



9:模式5QQcDo导通,Q1关断)

 

6)模式6t5‍-t‍6

t5时刻,Lm的电流降低为0Lm电感储存能量全部释放完毕,Do自然关断,Qc保持导通状态,Q1保持关断状态。Do关断后,输出反射电压nVo断开,此时,Lm又重新串联进入到谐振回路,LpCc1谐振,Vc电压反向加在LpCc放电对Lp反向激磁,Lm的电流过0后和Lr一起继续反向增加。



10:模式6QQc导通,Q1Do关断)

 

Do关断瞬间,Lr的电流有一个高频振荡换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Lr的电流快速下降到几乎为0、和Lm电流相等的过程,其中一部分能量转送到输出负载,另一部分能量转移到Lm

 

7)模式7t6-t‍7

 

t6时刻,关断QcDoQ1保持关断状态。Qc关断后,LpCr谐振,Lp的电流对CQc充电,对CQ1放电。



11:模式7QQcQ1Do关断)

 

t6‍-t7‍中间某一时刻tn,对应的Vsw电压为Vin:①t6-tn期间,Lp所加电压为负,其电流谐振下降,其反向电流的绝对值进一步增加。②tn-t7期间,从tn时刻开始,Lp所加电压为正,其电流谐振上升,其反向电流的绝对值降低。

 

8)模式8t7‍-t0‍‍

t7时刻,CQ1放电到0Vsw电压为0D1自然导通续流,将Vsw电压箝位到0DoQc保持关断状态。D1导通后,Lp两端所加的电压为VinLp的电流从负值线性上升,其电流绝对值进一步降低,直到降低为0,完成一个开关周期。然后,Lp的电流继续正向激磁,从0开始正向线性上升,开始下一个开关周期。



12:模式8D1导通,Q1Do关断)

t7-t0期间任一时刻,开通Q1,由于D1‍处于导通状态,其两端电压为0,因此Q1的开通就是零电压开通ZVS


 

 

13Q1零电压开通ZVS

 

‍‍‍ 3 说明讨论

1)有源箝位软开关反激变换器工作于非连续模式DCM,因此每个周期初级激磁电感的电流要到0

 

主功率开关管Q1和箝位开关管Qc配置成半桥的电路结构,只有当Q1Qc)的寄生体二极管先导通,然后再开通Q1Qc),才能实现零电压软开关ZVS

 

2)从工作原理可以看到,当Q1关断后开始谐振转换时,谐振环每次只换一个元件,依次的顺序为:

Lp/Cr-->Lp/Cc1-->Lr/Cc1-->Lp/Cc1-->Lp/Cr

 

3)只要Lp加正电压,起始电流为正,其电流线性增加;起始电流为负,其电流绝对值线性降低;只要Lp上加负电压,起始电流为正,其电流线性下降;起始电流为负,其电流绝对值线性增加。Lp所加的电压有发生正、负转换时,Lp电流的斜率也发生改化。

 

4Lp的负电流的能量并没有传输到输出,它只是为了实现Q1的零电压关断,因此,Lp的负电流形成环流,在变压器中产生铜损、铁(磁)损,同时在回路的电阻中产生导通损耗,影响系统的效率,因此要精确的控制Lp的负电流的大小。

 

t7时刻,当Vsw电压为0时,若Lp的电流也为0,其效率最高,实际上这样的条件很难精确的控制。

 

5)由于Cc>>CQ1+Cto,因此,Cc1==Cc。相对于开关周期,t1-t2t2-t3时间非常短。Cc电容足够大,其纹波可以忽略,因此,t1-t6期间,Vsw的电压可以看成基本不变的平台,如下图所示,图中还标出了开关元件导通的顺序、谐振元件依次改变的顺序。



输出二极管换成MOSFET,则为次级同步整流。为了方便驱动,可以将同步MOSFET放在低端,如图所示。


 

14次级同步整流

(0 ) (0 )
回复 举报

回复于 2018-05-11 沙发

松哥厉害,感谢分享;
(0 )
评论 (0) 举报

回复于 2018-05-11 2#

多谢分享!!!!
(0 )
评论 (0) 举报

回复于 2018-05-11 3#

这个详细,要多看看
(0 )
评论 (0) 举报

回复于 2018-05-12 4#

感谢楼主分享
(0 )
评论 (0) 举报

回复于 2018-05-13 5#

虽然看不懂,但是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0 )
评论 (0) 举报

回复于 2018-05-15 6#

很详细的分析,希望有更多的电路分析
(0 )
评论 (0) 举报

回复于 2019-05-25 7#

感谢分享!
(0 )
评论 (0) 举报
  • 发表回复
    0/3000





    举报

    请选择举报类别

    • 广告垃圾
    • 违规内容
    • 恶意灌水
    • 重复发帖

    全部板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