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技术交流专区 物联网 发改委下发《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

发帖 回复

[分享] 发改委下发《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
464 查看
1 回复
 楼主 | 发布于 2018-02-27 | 只看楼主
分享到:

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 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根据《增强制造业核心竞 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背景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整体素质 显著增强。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制和集成应用能力明显提升, 整机产品示范应用稳步推进。服务机器人方兴未艾,在公共服务、 医疗康复等领域研制出一系列代表性产品并实现应用。标准化检测 认证体系初步建立,在规范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 的探索实践。

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虽取得阶段性突破,但综合竞争能力相比 世界机器人强国仍有一定差距。行业集成创新能力不足,机器人操 作系统、云服务平台等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滞后。工业机器人产 品一致性和可靠性难以全面满足下游应用需求,需要依靠技术积累 提升产品性能。服务机器人产品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规模化推广 存在障碍,需要融合新技术加快示范应用。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仍待 加强,检测评定工作和认证采信制度有待完善。

面对新时代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集中 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加快典型产品推广应用,优化 产业发展环境,切实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 链中高端。

二、主要任务及预期目标

(一)提升关键共性技术集成创新能力

整合行业协会、产业链骨干企业、相关科研院所的资源和优势, 重点开发具有基础性、关联性、系统性、开放性的关键共性技术, 组建上下游紧密协作、利益共享的机器人集成创新平台,破除制约 行业高端化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

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研究支持多核异构硬件架构的操作系统 与网络化分布处理的实时任务分割与通信技术、实时数据分发与交 互技术;对多种主流硬件体系结构和智能硬件加速芯片的支持技 术;设备即插即用式动态配置技术、机器人功能组件标准化技术、 机器人应用框架描述技术。

智能机器人云服务平台。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源共享云端数据 库,突破机器人工作环境、服务目标、解决方案等海量数据获取与 云端存储技术,以及自主推理与规划、自主学习等数据挖掘技术。 构建安全可靠的机器人云服务平台,实现机器人在线环境建模、场 景理解、态势认知以及行为产生和优化技术,并开展应用验证。

(二)推动典型制造领域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

提高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洁 净机器人等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能力,继续深化在新能源、汽车、 电子、轻工、纺织、医药、冶金、建材、民爆、危险化学品等行业 示范应用,优先支持对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安全事故多的生 产制造环节实施数字化改造,改善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加快智能服务机器人推广应用

聚焦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外溢效应明显的智能服务机器 人领域持续发力,以模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点发展方向,提 升特种服务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个人服务 机器人产品质量和综合竞争力,加快产品推广应用。

特种服务机器人。重点发展用于救灾救援、反恐防爆等公共安 全领域的特种服务机器人,以及特殊地质及气候环境下铁路、电力、 桥梁、石化等行业智能化、无人化维护作业机器人,推动 5-8 种特 种服务机器人工程化应用,实现千台级规模销售。

医疗康复机器人。重点发展微创手术、自然腔道手术、穿刺活 检与诊疗、骨科手术与诊疗、康复训练等医疗康复机器人,提升产 品在复杂手术深度学习和自主编程等方面的能力,优先支持已取得 医疗器械许可证或已进入临床测试阶段的产品成熟度较高的手术 机器人产业化,积极推动典型产品规模化临床应用。

公共服务机器人。重点发展面向金融机构导服、场馆导览、医 院导服、商场导购等领域自动接待,以及用于机场、社区等公共设施安保清洁的公共服务机器人,提升产品复杂场景服务能力,拓宽 产品应用领域,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个人服务机器人。重点发展学习教育、无人机、平衡车等服务 机器人产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机器人产品深度融合,提高 产品智能人机交互能力,提升产品在多变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中 的适应和规划能力,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

(四)研究布局新一代智能机器人

密切跟踪全球智能机器人行业最新发展动态,顺应个性化定制 和柔性化生产的发展趋势,提高机器人安全性、易用性和环境适应 性,研究布局全自主编程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全自主编程工业机器人。将深度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 逐步应用于机器人控制中,开发具有智能工艺专家系统,可自动获 取信息生成作业程序,满足焊接、喷涂、抛光、打磨等复杂作业要 求的工业机器人。

人机协作机器人。突破机构设计、多维感知、三维视觉、力反 馈等关键技术,开发适用于非结构环境,柔性、灵活度和精准度较 高,可脱离护栏限制并与员工共享空间、协同作业,满足电子、医 药、精密仪器等行业生产操作需要的人机协作机器人。

双臂机器人。突破运动轨迹规划、双臂协调控制算法、操作力 或力矩控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开发单臂6自由度以上,具有高灵活性、安全性、自主避障、快速配置等特点,能够适应复杂任务的 双臂机器人,满足典型行业柔性生产及智能制造需求。

(五)加强检验检测认证能力建设 进一步提升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以下简称“国评中 心”)检测业务的专业化水平,着力开展机器人基础标准、相关产 品标准、检测评定方法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重点针对机器人 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方面的检测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和实践操 作,填补相关领域空白。进一步提升中国机器人认证的认知度和公 信力,以国评中心和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为依托,有针对性地研发 认证项目、制定认证方案,并积极开展相关国际交流,不断提升自 主化、专业化的认证技术水平,建立我国机器人质量评定依据,健 全机器人质量认证体系。通过引导征信机构采信有关检测认证信 息,实现社会共治和部门协同监管,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推 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产业发展指导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统筹考虑产业基础、人才资源、市场需求 等要素条件,科学谋划、理性布局,有序推进产业发展,防止低水 平重复建设。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国评中心等要加强产业运行监 测分析,强化行业数据资源积累、管理、分析和应用,建立行业第 三方服务供给与企业业务需求的高效对接通道,为行业发展提供指 6 引,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合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

(二)优化资金支持方式 统筹利用国家相关专项资金,支持智能机器人重大核心技术攻 关、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和重点领域示范应用。地方政府可结合 本地实际制定配套支持政策,支持本地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产业化 重大项目。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 金加大对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加 快推动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产业化实现突破。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 新业务模式,加大对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

(三)统筹检测认证工作 依托国评中心的组织架构,加强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与国评中 心的工作对接,统筹推进我国机器人行业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的平台性作用,通过建立和执行统一的技术 标准和认证实施规则,不断提升自主品牌机器人产品质量特别是安 全性、可靠性水平,全面支撑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四)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制订完善机器人认证采信制度,积极推动认证结果在国家有关 专项、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等领域的采信使用。积极推动将机器人 质量认证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质量和信用信息的 互通共享引导市场行为,实现行业自律和社会共治。严格执行招投 标管理有关规定,禁止设立限制自主品牌机器人参与投标或其他的歧视性条款。

(五)强化组织协调管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方案实施的组织协调,委 托有关单位建立方案实施的跟踪评估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 中的问题。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对本地区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动态监 管,健全日常管理和随机抽查制度。

(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结合“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实施,推动建立智能机器人产业 对话交流平台,构建国际合作长效机制,促进机器人产业技术和资 本的国际交流,重点围绕智能机器人标准制定、认证制度、知识产 权、人才培养、产品示范应用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鼓励国内机构 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和认证规则,加快推进标准对标,适时开展 认证互认。

(0 ) (0 )
回复 举报

回复于 2018-02-28 沙发

多谢分享!!
(0 )
评论 (0) 举报
  • 发表回复
    0/3000





    举报

    请选择举报类别

    • 广告垃圾
    • 违规内容
    • 恶意灌水
    • 重复发帖

    全部板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