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51单片机模拟串口的三种方法
782 查看
1 回复
 楼主 | 发布于 2017-10-17 | 只看楼主
分享到:

随着单片机的使用日益频繁,用其作前置机进行采集和通信也常见于各种应用,一般是利用前置
机采集各种终端数据后进行处理、存储,再主动或被动上报给管理站。这种情况下下,采集会需
要一个串口,上报又需要另一个串口,这就要求单片机具有双串口的功能,但我们知道一般的51
系列只提供一个串口,那么另一个串口只能靠程序模拟。
本文所说的模拟串口, 就是利用51的两个输入输出引脚如P1.0P1.1,置10分别代表高低电
平,也就是串口通信中所说的位,如起始位用低电平,则将其置0,停止位为高电平,则将其置
1,各种数据位和校验位则根据情况置1或置0。至于串口通信的波特率,说到底只是每位电平持续
的时间,波特率越高,持续的时间越短。如波特率为9600BPS,即每一位传送时间为
1000ms/9600=0.104ms,即位与位之间的延时为为0.104毫秒。单片机的延时是通过执行若干条
指令来达到目的的,因为每条指令为1-3个指令周期,可即是通过若干个指令周期来进行延时的,
单片机常用11.0592M的的晶振,现在我要告诉你这个奇怪数字的来历。用此频率则每个指令周期
的时间为(12/11.0592)us,那么波特率为9600BPS每位要间融多少个指令周期呢?
指令周期s=(1000000/9600)/(12/11.0592)=96,刚好为一整数,如果为4800BPS则为
96x2=192,如为19200BPS则为48,别的波特率就不算了,都刚好为整数个指令周期,妙吧。至于
别的晶振频率大家自已去算吧。
现在就以11.0592M的晶振为例,谈谈三种模拟串口的方法。

本帖有更多资源,需 登录 才可以下载,没有帐号?立即 注册

(0 ) (0 )

嵌入式学习

回复 举报

回复于 2018-12-20 沙发

感谢分享!!需要机器人(工业,服务)的设计方案;自动化设备改造(螺丝机,点胶机等)以及个电子相关的新产品研发(微信调控暖手宝温度等)。
(0 )
评论 (0) 举报
  • 发表回复
    0/3000





    举报

    请选择举报类别

    • 广告垃圾
    • 违规内容
    • 恶意灌水
    • 重复发帖

    全部板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