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器件概述
1、元器件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
分类:两大类
-
电阻
-
电位器
-
二极管
-
集成电路
-
声表面波器件
-
MEMS压力传感器
-
(1)粘附----两个光滑表面相接触时,在力作用下粘附在一起的现象;
-
(2)蠕变----机械应力作用下原子缓慢运动的现象;变形、空洞;
-
(3)微粒污染----阻碍器件的机械运动;
-
(4)磨损----尺寸超差,碎片卡入;
-
(5)疲劳断裂----疲劳裂纹扩展失效。
-
真空电子器件(vacuum electronic device)
-
实现直流电能和电磁振荡能量之间转换的静电控制电子管;
-
将直流能量转换成频率为300兆赫~3000吉赫电磁振荡能量的微波电子管;
-
利用聚焦电子束实现光、电信号的记录、存储、转换和显示的电子束管;
-
利用光电子发射现象实现光电转换的光电管;
-
产生X射线的X射线管;
-
管内充有气体并产生气体放电的充气管;
-
以真空和气体中粒子受激辐射为工作机理,将电磁波加以放大的真空量子电子器件等。
第二章 元器件制造工艺与缺陷1、芯片加工中的缺陷与成品率预测芯片制造缺陷的分类:
-
全局缺陷:光刻对准误差、工艺参数随机起伏、线宽变化等;在成熟、可控性良好的工艺线上,可减少到极少,甚至几乎可以消除。
-
局域缺陷:氧化物针孔等点缺陷,不可完全消除,损失的成品率更高。
-
点缺陷:冗余物、丢失物、氧化物针孔、结泄漏
-
IC工艺:氧化、扩散、镀膜、光刻等
-
厚膜工艺:基板加工、制版、丝网印刷、烧结、激光调阻、分离元器件组装等
-
薄膜工艺:基板加工、制版、薄膜制备、光刻、电镀等
第三章 微电子封装技术与失效1、微电子封装的分级:• 零级封装:通过互连技术将芯片焊区与各级封装的焊区连接起来;• 一级封装(器件级封装):将一个或多个IC芯片用适宜的材料封装起来,并使芯片的焊区与封装的外引脚用引线键合(WB)、载带自动焊(TAB)和倒装焊(FC)连接起来,使之成为有功能的器件或组件,包括单芯片组件SCM和多芯片组件MCM两大类• 二级封装(板极封装):将一级微电子封装产品和无源元件一同安装到印制板或其他基板上,成为部件或整机。• 三级封装(系统级封装):将二极封装产品通过选层、互连插座或柔性电路板与母板连接起来,形成三维立体封装,构成完整的整机系统(立体组装技术)2、微电子的失效机理
-
热疲劳
-
脆性断裂
-
塑性变形
-
应力迁移(Stress Migration)
-
电迁移(Electronic Migration)
(4)闩锁效应(Latch-up)----寄生PNPN效应
由于MOS管存在寄生晶体管效应(CMOS管下面会构成多个晶体管,它们自身可能构成一个电路),若电路偶然出现使该寄生晶体管开通的条件,则寄生电路会极大影响正常电路的动作,使原MOS电路承受大于正常状态很大的电流,可使电路迅速烧毁。闩锁状态下器件在电源与地之间形成短路,造成大电流、过电应力和器件损坏
栅极电压Vg小于漏极电压Vd时,栅极绝缘膜下的沟道被夹断,漏极附近电场增高;源极流经此区的电子成为热电子,碰撞增多---漏极雪崩热载流子;注入栅极二氧化硅膜中,使其产生陷阱和界面能级,阈值电压增加,氧化层电荷增加或波动不稳,器件性能退化(6)与时间相关的介质击穿(Time Dependent Dielectric Breakdron)击穿模型:I/E(空穴击穿),E(热化学击穿)I/E模型:电子穿越氧化膜®产生电子陷阱和空穴陷阱+电子空穴对®空穴隧穿回氧化层,形成电流®空穴易被陷阱俘获®在氧化层中产生电场®缺陷处局部电流不断增加,形成正反馈®陷阱互相重叠并连成一个导电通道时,氧化层被击穿。E模型:热动力学过程,处于热应力和外加电场下的偶极子相互作用破坏了Si-O键而产生击穿。3、电化学失效• 金属迁移----从键合焊盘处开始的金属枝晶生长,是一金属离子从阳极区向阴极区迁移的电解过程。现象:桥连区的泄漏电流增加,甚至短路迁移离子:Ag,Pb,Sn,Au,Cu预防银迁移的方法:使用银合金;在布线布局设计时,避免细间距相邻导体间的电流电位差过高;设置表面保护层;清洗助焊剂残留物• 腐蚀出现条件:封装内存在潮气和离子沾污物本质:电化学反应
混合集成电路的电化学腐蚀
• 金属间化合物• 优点:提高结合力 • 缺点:过量的金属间化合物会使局部脆化
来源:网络
融创芯城(www.digiic.com) ,专业服务小批量的采购和配单要求, 提供一站式电子元器件,PCB,PCBA购买服务; 并提供项目众包、方案共享平台、商家免费入驻、工程师交流论坛、共享电子圈、行业最前沿、人才招聘!
客服QQ:3130730239
邮箱:service@digiic.com
欢迎联系下单~~


块
导
航
举报
请选择举报类别
- 广告垃圾
- 违规内容
- 恶意灌水
- 重复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