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乙类功率放大器的交叉失真问题与改善总结
539 查看
2 回复
 楼主 | 发布于 2019-08-22 | 只看楼主
分享到:
我们已经看到,A类放大器配置的主要缺点之一是其低全功率效率等级,因为它偏向于其中心Q点。
<span]但我们也知道,只需将放大器的输出级改为B类推挽式配置,我们就可以改善放大器并使效率几乎翻倍。然而,从效率的角度来看,这是很好的,但大多数现代B类放大器都是无变压器或互补型,其输出级有两个晶体管
这导致推挽放大器的一个主要基本问题在于,由于其独特的零截止偏置布置,两个晶体管在输出的两半处不完全组合在一起。当信号在零电压点处从一个晶体管改变或“交叉”到另一个晶体管时会发生这个问题,它会对输出波形产生一定量的“失真”。这导致通常称为Crossover]当交叉失真从波形的一半跨越到另一半时,交叉失真会在输出波形上产生零电压“平点”或“死区”。其原因在于晶体管从一个晶体管切换到另一个晶体管时的过渡期不会在零交叉点处完全停止或开始,从而导致第一个晶体管“关闭”和第二个晶体管转动之间的小延迟“上”。该延迟导致两个晶体管在同一时刻切换为“关”,产生如下所示的输出波形。
交叉失真波形
]为了不应该输出波形失真,我们必须假设每个晶体管在其基极到发射极电压刚好高于零时开始导通,但我们知道这不是真的,因为对于硅双极晶体管,基极 - 发射极电压由于基极 - 发射极pn结的正向二极管电压降,晶体管开始导通之前必须达到至少0.7V,从而产生这个平坦点。这种交叉失真效应还会降低输出波形的整体峰峰值,从而导致最大功率输出降低,如下所示。非线性传递特性
]对于大输入信号,这种影响不太明显,因为输入电压通常非常大,但对于较小的输入信号,它可能更严重,从而导致放大器的音频失真。预偏置输出
通过输入变压器的中心抽头将两个晶体管的基极施加一个轻微的正向基极偏置电压(与晶体管教程中看到的相同的想法),可以大大减少交叉失真的问题,因此晶体管不再是偏置在零截止点,而是“预偏置”在由这个新的偏置电压确定的水平。
具有预偏置功能的推挽式放大器
<span]

这种类型的电阻器预偏置使得一个晶体管在另一个晶体管“关闭”的同时准确地“导通”,因为两个晶体管现在偏置在其原始截止点之上。然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偏置电压必须至少是正常基极]

这个用于变压器或变压器放大器电路偏置预电压或者,具有移动放大器Q点过去原始截止点从而允许每个晶体管为略多于一半或180其活性区域内操作的效果Ó的每个半周期。换句话说,180]
交叉失真摘要
然后总结一下,Crossover]施加偏置电压产生另一种类型或类别的放大器电路,通常称为AB类放大器。然后,纯B类放大器和改进的AB类放大器之间的差异在于施加到输出晶体管的偏置电平。使用二极管而不是电阻器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它们的PN结补偿了晶体管温度的变化。
因此,我们可以正确地说AB类放大器实际上是一个增加了“偏置”的B类放大器,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 A类放大器]除了上述三种放大器类别外,还有许多与开关放大器设计相关的高效放大器类,它们使用不同的开关技术来降低功率损耗并提高效率。其中一些放大器设计使用RLC谐振器或多个电源电压来帮助减少功率损耗和失真。
(0 ) (0 )
回复 举报

回复于 2019-08-23 沙发

感谢分享
(0 )
评论 (0) 举报

回复于 2019-08-24 2#

支持下,谢谢分享!
(0 )
评论 (0) 举报
  • 发表回复
    0/3000





    举报

    请选择举报类别

    • 广告垃圾
    • 违规内容
    • 恶意灌水
    • 重复发帖

    全部板块

    返回顶部